Sunday, December 23, 2007
华小数学题
以下是几题华小数学题:
1。61-61=?
答:很简单,答案是0,搬迁学校,关闭愿校,数量没有增减,所以答案是0。
2。9/8=?
答:8年建9间,平均一年建1.125间,看来数量平均差不多一年有一间。
3。121/1.125=?
答:答案是107。56, 巴生河流域和新山目前为止共需要121间华小,以马华一年建1。125间的速度,大概需要107。56年,近似值是108年的时间来满足这两个地方的需求,而且还要祈求在这108年里的华人出生率和死亡率同等,才能在108年后达到目标!
Monday, December 17, 2007
保重!加油!
或许我们之前见过面,但是今天才知道你的名字。
之前听闻你的病情,心里也替你难过,但是我相信坚强的你应该能够面对。
其实,这场战不是你在孤单作战,你看看你的家人,朋友,父母都在你的身旁为你加油,
虽然和你几乎不算相识,但是和你哥却认识了很久,我坚信你一定能够战胜癌魔的!
保重!加油!
Friday, December 7, 2007
迁校的迷思
拜读陈绍谦学长于星洲言论版发表的“哈古乐华小搬迁的意义”一文,而又适逢白小被关闭即将迈入第8个年头,心里委实百感交集。
白沙罗华小的保校运动在即将到来的学年正式迈入第8个年头,但是原校重开的目标似乎遥遥无期。教育部副部长不止一次公开指出白小课题已经得到解决,不再是华社的课题。这番说词听在现今依然在阮梁圣公庙集装箱内上课的学生们与积极参与保校运动的所有人士来说无疑是自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马华总会长黄家定指出哈古乐华小从遥远的霹雳州搬迁至蒲种区,解决了蒲种华小不足的问题,而这也是有赖马华与民政两个在朝华基政党的通力合作。从哈古乐华小兴建新的校舍到搬迁耗费了众多的政府与华社的资源终于暂时缓和了蒲种区华小的需求。而如今同样面对华小不足的八打灵区,政府却任由一间设备良好,硬体设施齐全的白小原校校舍空置着,这无疑是一大讽刺与资源浪费。近几年来由于八打灵一代城市发展迅速,导致华小需求量有增无减。在县内的数间华小都面对人满为患的窟境。笔者纳闷的是,马华公会与民政愿意耗费众多的资源来搬迁一所外州的学校,但是为什么却舍本就末舍弃不用最节省,最有效的方法重开白小来解决八打灵区华小不足的问题呢?
陈学长在“哈古乐华小搬迁的意义”一文中认为哈古乐华小的搬迁再次显示马华公会在华小课题上交出了实际的成绩单,但是笔者却认为哈古乐华小的搬迁相反恰是又再一次凸显了马华与民政在国阵内部争取增建华小的有心无力。这几年来马华公会宣称在华小搬迁与增建上立下史无前例的功绩,但是为什么华小却似乎永远都不足够?根据教总发布的2007年《全国学生人数30人或以下的微型华小调查报告》指出单是在巴生河流域与新山地区仍然缺乏121间华小。另外,从1970年至2005年华小生虽然增加了21万名但是华小的数量却减少59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城市的发展导致居民不断地增加但是华小的数量却没有根据需求而增建而导致供应与需求的不平衡。
哈古乐华小搬迁至的蒲种地区是其中一个华小严重不足的地区,既然不足够,为什么就不就地增建而是老远从霹雳州把另一间华小给搬来这里,但是原有的哈古乐却又被逼关闭,这样华小的数量永远不会增加。曾经就有时评人嘲讽这就好像爱斯基摩人的“一命换一命”,由于生存资源不足,年老的爱斯基摩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会离开家人到某处自行了断的生活方式。
在第九大马计划底下政府更是宣称即将增建的180所小学里只有2所是华文小学,意味着在未来的5年内只有2所华小得到增建。马华公会在这样的现况底下却似乎无能为力,而只能以治标不治本的迁校计划来疏解华社面对花小不足的问题。当然我们也必须对马华的迁校计划给予些许的肯定。毕竟马华的一校换一校的搬迁华小计划很大程度上暂时舒缓华社对于华小的需求,但是却无法真正解决华小不足的问题,迁校永远是华社最后的选择。马华公会身为执政党,同时号称代表全国华人的政党,在政府里面却无法落实公平与制度化增建华小,这又如何能够算是实际的成绩单呢?
最后,笔者认为要真正一劳永逸的解决华小不足的问题政府必须公平对待所有的族群,尊重母语教育的权利。同时必须能够做到制度化拨款与增建各源流的学校。若一校换一校的政策继续下去,我想当所有的华小都搬完之日,也就是华小寿终正寝之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