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今日大馬》主編拉惹柏特拉說他什麼都不怕,無畏無懼,也不會為金錢而工作。一生追求的是“自由和民主”,做他認為是“對的事”。
拉惹柏特拉因發表《把殺死安娜的兇手送入地獄》文章,今年5月6日在1948年煽動法令下被扣3天,今天的他還是執著地說:“這值得做,送我進監牢吧!我不怕。”
“我生活簡單,不需要太多的錢,我不是為了要得到回報或酬勞而鬥爭,我相信的是我的信念。”
提到大馬人善忘,害怕改變;柏特拉直接的說:“馬來西亞人經常害怕這,害怕那…為什麼我們要被自己的影子嚇倒?”柏特拉表示,他相信命運,一切自有上天安排,不必顧慮太多。
曾參與伊朗改革運動
現年58歲的拉惹柏特拉,自小不愁吃不愁穿,西化思想使他性格反叛,青少年時崇尚反戰、自由民主,六七十年代的越戰,相信是他投身鬥爭的開始。
當年越戰時期,嬉皮士文化崛起,16、17歲的剛好成長在“花孩子”世代,駕著摩哆周遊各地,認同美國嬉皮主張以愛與和平改革社會的花信仰(flower power)。
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不同的人在影響著他,包括古巴革命者切格瓦拉、著名樂隊披頭四成員約翰連儂和伊朗最高領袖柯梅尼。
柏特拉曾參加伊朗改革運動、反阿拉伯運動等爭取回教文化改革、民主平等的運動,但他不是回教極端份子。他擁有本身的原則,希望看到的是現代化回教教義。
因此,當大家看到他近來一直站在公正黨顧問拿督斯里安華身旁,文章也傾向反對黨時,他反駁道:“我不是在幫他,我只是在做我應該做的事。”
以中立身份批判不公
柏特拉接受《光明日報》專訪時說,安華在1998年被捕時,差一點命喪扣留營。因此激發了他的義憤,讓他決定重返政治,展開“拯救”安華行動。
“政治歸政治,也許安華應該得到懲罰,但不是指控雞姦、毆打,還嘗試要殺死他。”
他透露,根據他看到的醫藥報告,安華當年的傷勢足以致命,安華可能因此死亡。
“安華沒有被殺,只有一個原因,就是目前被控貪污的前警察總監南利,及時拉開了在毆打安華的前全國總警長拉欣諾。”
他於1999年曾協助成立公正黨,卻選擇在黨外發動“拯救”安華行動,他要讓全世界知道這件:“這不是針對安華個人的事,而是在我國政壇發生的事。安華是一個課題,但不是唯一課。”他說。
2001年4月11日,拉惹柏特拉和其他10名反對黨成員在內安法令下被扣長達52天。2004年8月13日,他設立《今日大馬》網站,兩個星期後,安華釋放。
他強調,他目前是一名全職網站主編,他不選擇政壇為平台,是因為他要以一個中立身份批判所有的不公,不管是執政黨或反對黨。他說:“無論是執政黨或是反對黨,只要你做得不對,我都會批評。”
“當你是執政黨,你指反對黨不是;當你執政時,同樣反過來指責對方,沒有方向。政治就是這樣。當我在外面(政治),我可以抨擊任何人。”
今天的拉惹柏特拉,堅信每一個人都有發言的權利。他的《今日大馬》Malaysia Today網站就是一個讓每人都可以發表他們的意見和看法的平台。
說當年
“安華不該反嘉化”
對於昔日戰友──公正黨顧問安華,拉惹柏特拉講的是“義氣”,但也執著於本身原則。
拉惹柏特拉與安華相識於中學時期,兩人都在江沙馬來學院唸書。安華比他年長3歲,是他的學長。後來,兩人皆參加馬來西亞回教青年組織(ABIM),都是馬來熱血青年。
他說,他和安華一直是朋友,大家有一致目標,只是走的路不同。
他談起在敦馬哈迪當上首相時,他隨昔日學長安華進入馬來西亞回教青年組織(ABIM),參加回教文化改革運動。
後來,安華加入巫統,他並不認同,也沒有追隨。
兩三年後,安華要競選巫青團長,對手是蘇海米。安華要求老朋友幫忙,他基於安華是老朋友、學長、前回教青年組織成員,他答應幫安華。
不過,他始終強調:“我支持安華,不是巫統。”在安華競選期間,他負責助選,為安華張羅晚宴,聯絡人脈,最後安華勝利。
助打下3屆巫青團長
柏特拉繼續以局外人的身份,為安華打下3屆巫青團長的職位。然後,他說:“至此為止!”
當了巫青團長後,安華在巫統勢力日漸鞏固,安華也野心勃勃,接下來攻打巫統署理主席,要拉嘉化峇峇下台。柏特拉追憶說,當安華要打嘉化峇峇的時候,他和朋友都不認同,認為應該讓嘉化峇峇做到退休,反正嘉化峇峇不會當上首相和黨主席。
“大家都知道嘉化峇峇不能成為首相,他年紀比馬哈迪大,教育程度只到6年級。馬來人都很尊重嘉化峇峇,因為他是爭取馬來亞獨立的一份子。”
“馬來人有很深的尊老情意結,你不能這樣推翻他,應該給他一些時間,讓他自動退位。所以,年輕的安華要挑戰嘉化峇峇,我不支持,我認為這很沒有教養,不尊重老人家。”
因此,柏特拉說,就是那個時候,他和安華分道揚鑣,他和他的朋友都不幫安華助選。
無論如何,安華當時獲得沙巴巫統大力支持,當時,巫統黨選有紅利票制度,候選人每獲一個區部提名,就自動獲得10張紅利票。安華一開始就得到十多個區部提名,形勢對嘉化很不利,最後嘉化宣佈退位。
論領袖
“馬哈迪解決了安華”
拉惹柏特拉追述,安華成為副首相和財政部長後就變了,巫統改變了他。
他說,雖然年輕時彼此一起走過各項改革運動,但是這一切都成為過去。在政壇平步青雲之後,安華就變得像是另一名“巫統人”。
“他(安華)身穿3000令吉的西裝,不像以前我們時常穿傳統馬來服裝般隨和。以前他說要加入巫統,是要改變巫統,結果,幾年後巫統改變了他。”
那時,拉惹柏特拉不再牽涉巫統,轉往回教黨開始另一段人生。
他在登嘉樓為回教黨“哈拉卡”英文版報章寫作,抨擊安華和他的幕僚,一度令安華很生氣。直到1998年,安華下台。“我對他說:活該!你可以挑戰嘉化峇峇,但不可以挑戰馬哈迪。”
他說,安華以為容易推倒嘉化,也一樣可以推翻馬哈迪,結果他失敗了,馬哈迪解決了他。
“阿都拉是政治高手”
在拉惹柏特拉眼中,首相拿督斯里阿都拉是一位政治高手,一點都不輸給政治鬥士安華及副首相納吉。
巫統AB隊之爭後,巫統被判不合法,馬哈迪另組新巫統,將B隊成員排斥在外,包括黨元老東姑阿都拉曼、敦胡先翁等人。
柏特拉也講出一個內幕,他說, 其實當時巫統元老先向註冊局申請註冊“馬來西亞巫統”(Malaysia Umno),而馬哈迪接到消息,3天後馬上註冊一個“新巫統”(Umno Baru)。之後,拉沙里派系被告知,註冊名字不被批准,因有人已使用同樣名字。
東姑拉沙里唯有另起46精神黨。不過,當時B隊的阿都拉並沒有加入46精神黨。
拉惹柏特拉說,最後,阿都拉重返巫統。他說,如果阿都拉當年選擇了加入46精神黨,就不會有今天地位。
“納吉改寫AB隊結局”
拉惹柏特拉細述當年巫統內鬥,道出巫統領導層的勾心鬥角。
1987年,安華有意競選署理主席。當時的巫統已分裂為AB隊──馬哈迪和東姑拉沙里兩派。安華當時是巫青團長,納吉為副團長。
拉惹柏特拉說,馬哈迪和安華都知道,如果納吉傾向東姑拉沙里,B隊勝出機會高。
他表示,當時華人普遍不是很認同敦拉薩,卻有很多馬來人支持敦拉薩。因為這個因素,令得身為敦拉薩的兒子的納吉,很快獲得支持而出位。
“納吉想當巫青團長,只要安華讓路,納吉就可以不勞而獲;安華於是獻議,讓納吉當上巫青團長,條件是納吉必須支持馬哈迪。”
拉惹柏特拉認為,納吉的性格先天上就不屬一名鬥士(fighter),他不會激進的為自己去爭取機會。但是如果給他,他就會要。直到今天都是如此。
“所以,最後一刻納吉反過來表態支持馬哈迪。如果不是納吉,東姑拉沙里可能就當上了首相,大馬的歷史也將會改寫。”
當年AB 隊形勢最白熱化的時候,拉惹柏特拉和安華曾在一個酒店聚會,評估軍情。他揭密:“當時我們收到情報,東姑拉沙里勝出的機會很高,我們把牌打開,逐一分析, 然後告訴安華,哪,東姑拉沙里勝望高,巫青的票源很重要。所以東姑拉沙里為首B隊已積極在拉攏安華,我們問安華意見,問他會傾向那一個陣營。”
“安華拒絕了B隊。安華表示他已承諾支持馬哈迪。安華當時甚至聲明,即使他贏了,東姑拉沙里贏了,他也會辭職。”
當時,馬哈迪講了一句經典的話:“即使我只贏一票,我也不會辭職。”
那一役,馬哈迪的在獲得納吉倒過來後,以40張多數票險勝。
“我堅信安華無辜”
為什麼你堅信公正黨顧問安華無辜,而副首相納吉卻跟蒙女案有關係?拉惹柏特拉毫不猶豫的說:“有誰親眼見到安華雞姦,而納吉應該在法庭上討清白,讓法庭證明自己無罪。”
柏特拉也指稱,在蒙古女郎炸屍案中,他手上還有資料,並會繼續爆出更多勁料。針對他從那裡收集到這些內幕性資料,柏特拉不否認本身具有來自皇室和巫統內部高層消息
安華大計是機密
詢及拉惹柏特拉為何相信安華沒有涉及雞姦案時,他反問記者: “你知道真相嗎? 如果你認為他有罪,找出證據來證明給我看。”
問他民聯916變天的事,他也不願給予意見。他說:“政治,任何事情可以發生。”
至於有關安華的大計,他獲得的情報等連串相關問題,對他而言都是機密。“我有我的情報線人,我相信我的情報來源而掌握的資料,但還不可以公開。”
講政治
“大馬未來還是夢”
在拉惹柏特拉眼中的大馬政治,依然充滿種族宗教色彩,真正的各族平等幾,仍然是一個遙遠的夢想。
不分種族、宗教的大馬社會為什麼時候來臨?
柏特拉非常悲觀地說,即使到了我們孫子的那個年代,大馬也未必能夠完全擺脫種族政治困擾。
柏特拉說,大馬已走過50年前,50年後的日子會怎麼,他無法預測;但他強調,只要教育系統沒有改變,情況還是一樣,甚至更加糟糕。
他表示,種族和諧需要很長時間建立,卻可以在一瞬間摧毀,513事件就是一個例證。
他直言,只要有巫統、馬華和國大黨存在的一天,就不能邁向“去種族政治”。
“其實不只是馬來人或巫統不能避免種族政治,馬華和國大黨也是如此。”
他說,大選時馬來人投票給華人,印度人投給馬來人,不分你我;但大選後各黨卻談固打制,華人有幾個官職,從種族角度來看官位比例,而不是以才幹來論所擔當官位的責任。
憶童年
英國出生家住古堡
由於是雪州皇族成員,拉惹柏特拉小時候的生活高檔,居住在孟沙3層樓高別墅,也曾住過在巴生武吉拉惹山頂的古堡。
“那是一座很大的戰前建築物,沒有窗口,白天打開所有門通風,二戰時成為日本基地後就被棄置。”
他說,今日的武吉拉惹( Bukit Raja)曾是他家族的土地,武吉拉惹也因此命名。
拉惹柏特拉於1950年在英國出生,父親拉惹卡瑪魯汀是雪蘭莪皇族成員之一,母親芭芭拉是英國人,他是家中長子,下有1弟2妹。
由於英籍母親是傳統家庭主婦,拉惹柏特拉是在母親的陪伴下長大,西方思潮對他影響很大。
他祖父是馬來亞駐英國大使,父親在英國就讀法律,是第一批馬來西亞公民,也是英國政府栽培在馬來亞獨立前的馬來菁英。
拉惹卡瑪魯汀畢業後在英國利物浦Unilever擔任執行人員,1956年委派回國,當時的拉惹柏特拉6歲。拉惹卡瑪魯汀在有關公司服務20年,後來升上法律兼人事拉惹柏特拉從小接受西方教育,12歲時還不懂馬來文,活像馬來人中的洋人。
他對於馬來亞獨立日的回憶,是軍隊操演和煙花表演一些慶節片段,這也是他感受到“大馬國土”的第一次經驗。
他說,從英國回來後的一年就宣佈獨立,當時他才7歲,無法體會獨立真正的意義。
難忘1957年的煙火
“我還記得,1957年8月那個晚上的煙花,當時天氣很涼,我穿著媽媽手織的毛衣,我們躺在湖畔公園的草地上觀看煙花。”
“當時我才7歲,獨立日的回憶是如此美好,觀看軍隊操演和煙花,享受歡樂而已,當時並不了解國家獨立的意義。拉惹柏特拉在江沙馬來學院讀書期間,認識了一批馬來“戰友”,彼此友誼之深並不是他人可以理解,其中包括安華。”
他說,英國建設江沙馬來學院的用意,就是要讓這批非富則貴的馬來子弟,即使接受西方教育,也要認識馬來文化,不可忘本。從祖父開始,他3代都在該校讀書。
他指出,安華是他學長,比他年長3年,他初中一進學時,安華初中四。當時還有其他戰友。
不過,他受不了江沙馬來學院嚴厲的學規,初中三轉校維多利亞學院。
30 年前的“飆車族”
今天的拉惹柏特拉指稱自己沒有汽車,也不駕車,出入由妻子載送。年輕時的柏特拉酷愛摩多,曾經營汽車代理生意。
柏特拉坦言,他從小就不喜歡讀書,只愛閱讀和寫作,通過初中三考試後,父親送他第一輛摩多,17歲開始他“飆車黨”的狂野生活。
在他21歲時,他父親問:“你已21歲了,你將來的人生要做什麼?為何不將自己的興趣成為事業?”
後來,父親逝世,而他也考取了汽車工業學院文憑。父親離世後,母親沒能力送他赴英國深造,他唯有出來工作。
柏特拉的事業在登嘉樓開始,先後取得馬賽地汽車、野馬哈(Yamaha)和鈴木(Suzuki)摩多代理權,生意越做越好。
他在登嘉樓買了11依格土地,舉辦越野摩多賽場,帶起越野摩多潮流,一天可以賣出20輛野馬哈越野摩多。
柏特拉愛自由又自我,一生人只在父親逝世後替人打工兩年,從此不再受制他人。
直到現在,喜歡寫作的他,享受自己主導的新聞網站和部落格。
牽手情
瑪琳娜是初戀情人
拉惹柏特拉與妻子瑪琳娜從中學時期開始認識、相愛至今35年,可謂是一起長大的一對。
瑪琳娜是於13歲那年,在吉隆坡十五碑學校運動會邂逅,當時的拉惹特拉17歲,在吉隆坡維多利亞男子中學就讀,居住在鄰近的孟沙。
瑪琳娜說,當時交往都需要讓父母知道,而第一次的約會就是與雙方父母共進晚餐。
經過數年交往,兩人在1973年結婚,當時的拉惹特拉23歲,瑪琳娜才18歲,都很年輕。
一段婚姻可以維持35年,瑪琳娜認為,雙方互相了解是關鍵,什麼事情都提出來談,不可以收在心裡,即使吵架也不要緊。
“35年了,我們一起經過很多事,可以說是一起長大,知道彼此的喜怒哀樂,了解彼此。”
拉惹柏特拉夫婦育有5名子女,目前和最小的女兒同住,其他子女也成家立室,至今有4名5個月大至6歲的孫子女,可以享受天倫樂了。
憶偶像
3偉人對我影響深遠
問惹柏特拉有誰是啟蒙過他思想,影響他成長最深的人,他說一共有3個人。這3 人分別為古巴革命家切‧ 格瓦拉( Che Guevara),著名樂隊披頭四成員約翰連儂(John Lennon),以及伊朗精神領袖柯梅尼(Khomeini)。
柏特拉表示,在人生不同階段,對生活有不同的信仰和堅持。在他人生當中,以上3位偉大人物對不同階段的他,都在他成長的思想有過深遠影響。
少年時期(16歲至21歲)的柏特拉,可說是過著一般人眼中的“頹廢”生活,沒有工作,騎著摩多在檳城過著嬉皮士的生活。
柏特拉說起年輕的日子,臉上不期然泛起歡樂之情,語調變得溫柔,沒有了之前談政治談鬥爭的激昂。他說:“那個時候的檳城名副其實是東方之珠,未受污染的海灘,許多外國嬉皮士躺在沙灘上享受美好時光,而我也是其中一份子。”
進入青年和中年,柏特拉卻深受切‧格瓦拉和柯梅尼的影響。如果以他的才能,要進入權力中心並不困難,但他選擇在外,扮演批判和伸張社會正義的角色。
3位偶像簡介
革命家切‧格瓦拉(Che Guevara)
1928年生於阿根廷的切‧格瓦拉,在許多人心目中,是廿世紀對革命懷抱極度浪漫情懷的偉大革命鬥士。23歲那年,正在修讀醫學系的他趁著暑假與好 友阿爾貝托共乘一部摩多漫遊整個南美洲,他們沿途所見的貧病、不公、剝削和不合理,從此深植切‧格瓦拉的身、心、靈,促使他踏上革命的不歸路。
1967年被殺害,此後,他成了全世界共產革命運動的先驅英雄,以及西方左冀運動的符號之一。
反戰歌手約翰連儂(John Lennon)
1940年生於英國利物浦的約翰連儂,19歲時連同Paul Mc Cartney、George Harrison和Ringo Star組成披頭四(Beatles)樂隊。Beatles的歌曲內容多是歌頌友誼和愛情,歌曲風格純樸簡明。
1960年起,他們的創作引起世界各地樂迷的廣泛注意,進而帶領愛好和平的嬉皮士精神席捲全球,刺激一場又一場的反戰運動。
1969年,約翰連儂推出第一首個人熱門歌曲《給和平一個機會》(Give Peace A Chance),一首反戰歌曲。1970年,披頭四宣告解散,但約翰連儂仍繼續以各種方式宣揚和平與愛。1980年12月8日,他在紐約街頭遇刺身亡。
精神領袖柯梅尼(Khomeini, Ayatollah Ruhollah)
被視為伊朗什葉派宗教學者的柯梅尼,在1979年成為伊朗革命的政治和精神領袖。
他在掌權時期,試圖使伊朗成為宗教和政治合一的古典神秘國家,但遭其他領袖反對,於是,他不斷整肅異己,引發多次暴動,以致伊朗國勢日衰。柯梅尼被許多人認為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也被評為1979年《時代》雜誌的“年度人物”。
姓名:拉惹柏特拉(Raja Petra bin Raja Kamarudin)
出生:1950年9月27日,英國薩里郡
教育:6歲開始在Alice Smith國際學校受小學教育,11歲轉去巴生國民學校,13歲赴江沙馬來學院,初中三轉校維多利亞男子中完成高中教育。
家庭:妻子瑪琳娜李,泰華混血兒,育有4兒女。
採訪手記──謝美齡
他忠誠但不愚忠
約訪拉惹柏特拉,就像是一場不設防的邂逅。
開門迎客後,他侃侃而談家族的多元歷史、童年仰望獨立日煙火的美好感覺、年少放蕩不羇兼嬉皮士式騎摩多遨遊全馬的青春歷程、沉穩自重的創業過程,以及他已啟始並將繼續的部落客生涯。
沒耍半招太極,不打一句誑語,他在記者的面前毫不設防、赤裸裸的自我剖白,就像是向老朋友談起自己的生平快事。他,可說是人如其筆,有話直說。
談起偶像切.格瓦拉和披頭四樂隊的靈魂人物約翰連儂時,他雙眼迸射出靈動的神彩、雙手揮舞、七情上臉,絲毫不怕政治正確者替他扣上“社會主義崇拜者”及“頹廢墮落支持者”的帽子。他,可說是性情中人,有情直抒。
粗獷豪邁的切‧格瓦拉,是以鎗桿在南美叢林打游擊而聞名於世,溫文儒雅的柏特拉,則是藉筆桿在虛擬世界打筆戰而闖出名堂。他們的革命方式大不相同,但理想情懷卻同樣動人。
在政治的路途上,他本著義氣,力挺安華到底。在愛情的國度裡,他秉著忠誠,一生只愛妻子瑪琳娜一人。無論是政治還是愛情,他都毫不猶豫往忠貞不移的牌坊馳騁,就像是浪漫騎士的化身。
他雖忠誠,但絕不愚忠。他斬釘截鐵的說,無論是巫統還是公正黨,只要他們有所不公,有所不義,他都會毫不遲疑的戳破糖衣,揭露真相。
替安華翻案時,柏特拉的血熱,筆冷,每篇文章皆條理分明,句句刺中敵方要害。採訪柏特拉時,他的超凡浪漫,讓我傾心不已。我雖心熱,但須意冷,因為我們必須呈現一篇中肯而不具個人情感投射的傳記式文章。
採訪手記──李翠媚
他介入而又旁觀
專訪拉惹柏特拉沒有一般期待的“勁爆”內容,兩個小時談話,仿佛在聽他講故事,一個人的自傳,從出生、回國、讀書、工作、結婚至現在………
其實,我提第一個問題:“可以談談你的背景嗎?”,結果,我一個問題就讓他滔滔不絕地談他的人生,其肢體語言,也跟他的談話般一樣豐富。
當中他談到安華在巫統的日子,談得很詳細,因為他自己就是人在現場的參與者之一。雖然他說他只是局外人,介入其中只是為了幫安華而不是巫統。但既是參與者又是旁觀者的身份,卻也讓他對事情的本質看得更清楚。
除了他的精彩人生,他的家居佈置和擺設也引起我的興趣。他的住家在雙溪毛糯,是一所半獨立式屋子,以原木自然概念為主,分成數個不同功能的廳堂,是馬來傳統建築的延續,“很馬來人”的一所住家。
不過,也許柏特拉的太太有華裔血統,在其客廳卻有華人古董傢具,還放了一個華人傳統的“痰盂”作擺設,十分趣怪。柏特拉因為自己政治“出名”,所以不讓身邊人曝光,理由是為了家人安全著想,非常執著卻有原則。
也許拉惹柏特拉予人的印象有一定的爭論性,但他其實不過是一名受過西方教育的中年馬來人,享受身在大馬的生活,每個週五,他會去回教堂祈禱;當提到身在英國的弟妹時,卻會突發奇想,也許有一天放棄這裡的一切,“返回”出生地安享晚年。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